您现在的位置是:b体育在线登录网页版 >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

解读明年经济、财政、金融工作!杨伟民、楼继伟、尚福林这样说……-b体育在线登录网页版

查看 clz123 的更多文章clz123 2024-01-02 【金融市场】 111381人已围观

如何看“三驾马车”未来趋势?

杨伟民:消费是最主要需求来源

“扩大居民消费是下一步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杨伟民在会上表示,居民消费是我们现在以及今后面临的最大短板,既影响着当前经济运行,也关系着长远发展。

杨伟民指出,从“三驾马车”的未来趋势看,出口仍然会继续保持增长,但很难再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部分领域的投资仍然会继续增长,但很难维持过去的高增速。他强调,消费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最主要的需求来源,所以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促进居民消费更快增长。

杨伟民认为,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需要在理念、政策、体制等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变。具体来看:

第一,转变观念。要转变投资公共设施一定会改善民生的观念。扩大投资是必要的,但是需要有机制性的资金来源,不能无限通过举债的方式来扩大投资。

第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当前要促进收入、就业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第三,营造有利于扩大而非限制居民消费的政策环境。各部门、各地区把工作重心和政策更多放在居民消费上,至少放在与投资同等地位上。要实行给居民让利的金融政策,通过财税政策为居民减税降费,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要对不同收入群体实行有针对性政策,低收入群体重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中等收入群体重在不干预、不限制;对高收入群体重在扩大高端消费品和高端服务的供给。

第四,推动结构性改革,提升消费品的档次和质量。我国总供给是大于总需求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消费品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相当一部分的消费品和服务需要大量进口。

第五,推动身份证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

第六,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产权制度创新。

第七,推动行政区划改革,减少政府行政管理支出。

财政政策如何“适度加力”?

楼继伟:赤字率最好维持在3.8%左右

楼继伟在会上表示,按照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要求,明年的赤字率最好维持在3.8%左右。

楼继伟指出,我国经济面临周期错位和逆全球化潮流的双重挑战,需要破浪前行。相比之下,采取适宜的宏观政策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提升市场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通过深层次改革,破除要素市场配置堵点,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更为重要。持之以恒改善营商环境可以增强对企业和外资的吸引力,弱化所谓“脱钩断链”的效果。“因此,关键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楼继伟表示,中央财政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预计今年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按照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要求,明年的赤字率最好维持在3.8%左右。

对于明年财政政策如何“提质增效”,楼继伟认为,重点在于增加一般性支出,不必要大幅增加公共投资。

楼继伟认为,在财政政策方面,要继续实施对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增加赤字规模主要是通过增加中央财政赤字,可以适度增加公共投资,但主要作用于大型企业。增加的财政支出更多用于阶段性补贴制造业下游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房租、水电,甚至可以考虑对增加就业岗位的企业提供工资补贴。地方财政也可以适当增加赤字,更多用于偿还拖欠企业的资金。

楼继伟表示,目前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仍远高于平均水平。一方面是通过科技金融识别风险,将风险溢价降下来。另一方面在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应发挥更大作用,真正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财政可以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提供一定的补贴。

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尚福林: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能

尚福林在会上表示,新时代经济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能。要在服务新时代经济工作中,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尚福林表示,要准确把握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金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金融高质量发展更要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在支持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尚福林认为,这反映出新时代经济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能的时代特征,也反映出金融支持要与实体经济找到契合点和发力点。

“要在服务新时代经济工作中,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尚福林说,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服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责编:叶舒筠

校对:李凌锋

tags: 金融 杨伟民 楼继伟 尚福林 国内宏观 经济 宏观经济 财政制度 实体经济 和服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